在讀完這一本"同理心對話"後
原本是 How to Talk
How to Have Conversation that Matters
對話是我們的生存利器,在現在手機、平板及電腦普及的時代,很多資訊在搶各位的眼球,就連我這個部落格文章也是在搶各位眼球
造成了結果有:溝通不良、立場分化。書籍裡面有說到,如果真的那麼想寫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的話,那就寫在"部落格" Blog吧!
就像現在我正在做的事情一樣。真的要和對方開啟同理心的對話,千萬要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
我們也知道傾聽很重要,這書中也有寫到什麼是真正的傾聽,我們從後面的重點整理去看一下自己是否都有做到。然後再想想過去的一些對話過程,是否做到了書中所說的"注意事項"!
什麼是對話?
對話是一門玄學!
它是一門讓人不無聊的藝術
讓事情趣味盎然的藝術
小題大作的藝術
無中生有樂無窮的藝術
- Guy de Maupassant 法國文豪
一、同理心是實質溝通的重要因素
簡單來說,同理心是"能對別人感同身受,知道對方的情緒狀態,想像對方的體驗"。為了感受到同理心,我們必須與對方建立交集。好的對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專注。
在對話中,不論是面對面還是電話中,光是手機放在旁邊就會影響對話品質,也讓你跟對方的交集打了折扣。而且簡訊文字很難傳達情感。
所以要時時覺察自己,是否有同理心和建立交集的能力。而且與其聽別人理論一大堆,還不如實際做看看,用想的絕對不夠!
二、對話卡卡,你也有責任!
想要改變對話卡卡,要先改變的人就是自己!你自己有沒有發現,愈聰明的人,愈不懂得溝通!一般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社交面和知識面的能力,好的對話需要雙方發揮 IQ及EQ
請大家思考一下自己的責任,這時你可以請對方給你意見,接著就是傾聽
三、先溝通對話的目標與期望
這個意思是說,先有個概念後,互相可以調整各自的期望,對方會更覺得自在、更有安全感,也提高了對話的效果。打造一個開放而真誠的溝通環境,先施肥再播種
四、五個關鍵心態,可以加深對話的效果
1.保持好奇心: 真心想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
2.無偏見: 盡全力不帶價值判斷
3.表達尊重:尊重別人的觀點,把對方看成平起平做的人。也是一種隨喜的狀態
4.不要離題:只要聽對方的觀點,雙方的觀點也不必改變。我只是了解對方所說的話,而非認同
5. 劃下好句點:謝謝對方的願意敞開心胸,花時間分享
在這當中,如果真的說了不該說的話,就立刻且真誠跟對方道歉。第一、你承認對方在生氣或難過。 第二、可以抵銷行動的負面效果。第三、了解對方為什麼難過,懂得站在對方立場思考,進而更能夠展現同理心。
五、增加專注的方式就是練習冥想,讓自己真正地靜下心來
藉由靜正念冥想,每天練習五分鐘就能看到效果。你會更能察覺自己的思維、更懂得傾聽、更知道應付壓力。
感恩自己、感恩心愛的人、感恩陌生人、感恩討厭的人、感恩天下萬物,可以降低偏見、培養同理心
六、閉上嘴巴,多多傾聽
人會有一種想要糾正別人的慣性,但請你閉嘴。選擇不講自己,也絕對不會出差錯。也不要以為自己很有經驗,就擅自給人建議!意見不同,不代表不能傾聽!
七、避免爭吵,才能激出最棒的對話
1. 對事不對人
2.想想怎麼解決問題
3.願意讓對方吵贏
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,放下自我,你也可以掌握你自己的想法與心得;另外是不管你多麼兼持己見,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,"要是對方是對的呢?為什麼他們會那樣想呢?"
八、問出好問題,就會得到好答案
提出何人、何事、何地、何時、為何、如何這些開放性問題是一門學問,需要練習。盡量讓開放性問題占談話的五成。問問題就算沒有得到答案,我們也能長智慧
九、沒有人無所不知
在對話中,一知半解是很危險的事;不確定的事,說"我不知道"就好了。為什麼對話中要說實話?第一、可以打下信任與誠實的基礎。第二、如此做代表承認自己也會犯錯。因為這樣會讓對方產生同理心,凝聚交集
總而言之,若想要抒發個人的觀點,那就像我一樣寫在"部落格" Blog;如果想要好好對話,那就把自己的主見放下,和對方聊著聊著,你會發現你會慢慢放下主見,而且你也會發現,對話品質已經更上一層樓了
Celeste Headlee 瑟列斯特 ‧ 赫莉 著
連育德 譯